行業資訊
城市設計的基本特征
工業革命前的城市建設都是以城市設計為途徑的,因為古代人們始終是以物質形態的城市為對象進行規劃的,在此把它們歸結為傳統城市設計,它有以下幾點特征。
(1)主導思想和價值觀是“物質形態決定論”與“精英高明論”,即認為個別智者的規劃設計或統治者的力量可以駕馭城市。方案本身憑直覺想象,生硬且缺乏靈活應變的可能。
(2)把整個城市看成是規模擴大的建筑設計,在方法上,多用建筑師慣用的設計手段,缺乏與其他學科的交流和互補,未對城市建設形成系統的認識。
(3)在抽象層次上涉及人的價值、居住條件等有關問題,但對城市社區中不詞價值觀的存在、不同文化(特別是亞文化圈)和不同委托人的需求認識不定。
實際上,這是一種用城市三維形體環境設計的途徑來取代城市規劃的一種嘗試和努力,但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人們對城市建設所關注的問題,已經與祖輩們所考慮的大相徑庭,對和平、人性及良好環境品質的渴求成為世界性的訴求。與此同時,科技的發展、人類實際需要和人類生理適應能力三者之間也出現了種種不協調的現象。因此,現代城市設計實質上就是在城市環境建設方面減少直至消除這些不協調現象的調節徑,其所運用的技術和方法,所涉及的旁系學科范圍遠遠超出了傳統城市設計,可以說現代城市設計是一項綜合性的城市環境設計,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在主導思想上,現代城市設計是一個多因子共存互動的隨機過程,可以作為一種干預手段對社會產生影響,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的社會問題。
(2)在對象上,多是局部的城市空間環境,遠遠超出了傳統的空間藝術范疇,以滿足人的物質、精神、心理、生理和行為規范等方面的需求為設計目的,追求舒適和有人情味的空間環境。它所關心的是具體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3)在方法上,以跨學科為特點,注重綜合性和動態彈性,體現為一種城市建設的連續決策過程,并常由某個組織機構駕馭。客觀認識自身在城市建設中的層次和有效范圍,承認與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相關性,但不主張互相取代。
設計成果不再只是一些漂亮的方案圖,而是圖文并茂,并汲取綜合規劃中的一些成果形式(如文字說明、統計表格和曲線等)。有時,圖紙只是表達城市建設中未來可能的空間形體安排,文字說明、背景陳述、開發政策、管理準則和設計導則在成果中占有比圖紙更加重要的地位。
文章出自市政設計www.cnxsj.com.cn,轉載請注明。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文章推薦
-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5個建設內容和6個整治模式
- 上海:《關于深入開展全市域土地綜合整治 助推郊野空間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解讀
- 陽泉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召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專題會
- 工業園區“定制化”供水:中鐵城際智慧水務系統如何匹配高純度用水需求?
- 農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破局:中鐵城際供水智慧系統如何解決分散站點運維難題?
- AI+物聯網:中鐵城際智慧供水系統如何從“被動搶修”轉向“主動防御”?
- 市政道路設計流程與技巧:新手快速上手的6個核心步驟
- 市政道路設計關鍵要點:從線形規劃到管線綜合的避坑指南
- 2025市政道路設計最新規范與全流程解析
- 自然資源部: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已經累計整治超100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