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千億級行業增速遠超預期 黑臭水體治理孕育新契機
【中國環保在線 污水處理】近期,黑臭水體治理行業話題成為熱點。國內機構預測,未來三年內黑臭水體治理市場投資規模將超過7000億元。同時各路資本相對于2016年的治水熱潮也已趨于理性,投資界期待黑臭水體治理的流程逐步走向成熟,也將投資視角延展大黑臭水體治理上下游產業鏈及相關領域。
千億級行業增速遠超預期 黑臭水體治理孕育新契機
兩年多時間,黑臭水體治理已成風云之勢。2016年開始,水環境治理企業、傳統設備制造商及平臺型企業都開始全速加碼黑臭水體治理。傳統黑臭水體治理,已從水體修復與質量改善的二元格局轉向水生態系統、跨流域整治、整站式服務的多維度博弈與混戰。
資本加持以及多元博弈的黑臭水體治理,魅力幾何?風口又在何方?據此前生態環境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的整治清單,接近2000個黑臭水體的治理項目投資總額超過2384億元。另據國內券商的研究結果,要實現2030年消除全部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投資需求或將超過7000億元。
國內券商預測,黑臭水體治理會成為水環境治理的最大風口。“黑臭水體治理爆發性增長有其必然性,最大的背景是黑臭水體治理需求迅速增長和水環境治理市場規模擴大。”一些資深水處理行業從業者指出,雖然此前治水項目幾乎被公共項目和傳統平臺型企業覆蓋,但黑臭水體治理依舊是藍海,因此資本迅速搶灘并快速下沉到傳統治水項目較少觸及的整站式服務。
資本角逐的背后是快速成長的黑臭水體治理市場。作為“十三五”期間的治水路線,“水十條”將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要求到2020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此外,2017年下半年開始,監管部門對環境治理監管趨嚴,水環境治理企業開始向有整站式服務的服務商轉型,作為優質資產的治水PPP項目自然成首選。
一方面公眾對水清岸綠的生態愿景在增強,水生態系統修復需求上升,另一方面水環境治理產業,尤其是中低端產能過剩,雙方一拍即合。來自權威媒體報道稱,包括黑臭水體在內的水環境治理服務備受行業中堅力量青睞,眾多“小而美”企業群體的崛起則將會推動治水服務的進一步發展。迄今針對黑臭水體的治理服務主要有點源控制、水體修復、工程建設及運營管理等主要品類,其中主打整體解決方案的綜合服務也被歸為新業態,是目前黑臭水體治理最大的風口。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傳統水環境治理服務商均已布局黑臭水體治理。隨著黑臭水體治理崛起和行業規模擴大,服務商之間也陷入鏖戰,同質化加劇。從機構端來看,水環境治理服務商主要為技術輸出,由PPP模式提供入場券;碧水源、博天環境等行業巨擘依托資源優勢,主要開展黑臭水體治理、運維服務;東方園林等平臺型企業則大多通過PPP模式為供需側提供生態系統修復等服務。
從產品端看,目前多數黑臭水體治理主打綜合治水業務,但產品差異化體征不明顯,多集中在中低端產能。此外,包括葛洲壩、三峽集團等也在快速進入水環境治理領域,一些環保裝備制造商如南方泵業也希望從黑臭水體治理中分一杯羹。產品重疊度變高,價格戰一觸即發。而從業務布局來看,不管是治水企業還是環境治理綜合服務商,黑臭水體治理本身就主打業務下沉。
目前,黑臭水體治理已經進入洗牌階段,未來大概率會朝技術驅動集中;而在水體綜合服務領域則還是廣闊的市場可以挖掘,多方入場也在情理之中。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千億級行業增速遠超預期 黑臭水體治理孕育新契機
兩年多時間,黑臭水體治理已成風云之勢。2016年開始,水環境治理企業、傳統設備制造商及平臺型企業都開始全速加碼黑臭水體治理。傳統黑臭水體治理,已從水體修復與質量改善的二元格局轉向水生態系統、跨流域整治、整站式服務的多維度博弈與混戰。
資本加持以及多元博弈的黑臭水體治理,魅力幾何?風口又在何方?據此前生態環境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的整治清單,接近2000個黑臭水體的治理項目投資總額超過2384億元。另據國內券商的研究結果,要實現2030年消除全部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投資需求或將超過7000億元。
國內券商預測,黑臭水體治理會成為水環境治理的最大風口。“黑臭水體治理爆發性增長有其必然性,最大的背景是黑臭水體治理需求迅速增長和水環境治理市場規模擴大。”一些資深水處理行業從業者指出,雖然此前治水項目幾乎被公共項目和傳統平臺型企業覆蓋,但黑臭水體治理依舊是藍海,因此資本迅速搶灘并快速下沉到傳統治水項目較少觸及的整站式服務。
資本角逐的背后是快速成長的黑臭水體治理市場。作為“十三五”期間的治水路線,“水十條”將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要求到2020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此外,2017年下半年開始,監管部門對環境治理監管趨嚴,水環境治理企業開始向有整站式服務的服務商轉型,作為優質資產的治水PPP項目自然成首選。
一方面公眾對水清岸綠的生態愿景在增強,水生態系統修復需求上升,另一方面水環境治理產業,尤其是中低端產能過剩,雙方一拍即合。來自權威媒體報道稱,包括黑臭水體在內的水環境治理服務備受行業中堅力量青睞,眾多“小而美”企業群體的崛起則將會推動治水服務的進一步發展。迄今針對黑臭水體的治理服務主要有點源控制、水體修復、工程建設及運營管理等主要品類,其中主打整體解決方案的綜合服務也被歸為新業態,是目前黑臭水體治理最大的風口。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傳統水環境治理服務商均已布局黑臭水體治理。隨著黑臭水體治理崛起和行業規模擴大,服務商之間也陷入鏖戰,同質化加劇。從機構端來看,水環境治理服務商主要為技術輸出,由PPP模式提供入場券;碧水源、博天環境等行業巨擘依托資源優勢,主要開展黑臭水體治理、運維服務;東方園林等平臺型企業則大多通過PPP模式為供需側提供生態系統修復等服務。
從產品端看,目前多數黑臭水體治理主打綜合治水業務,但產品差異化體征不明顯,多集中在中低端產能。此外,包括葛洲壩、三峽集團等也在快速進入水環境治理領域,一些環保裝備制造商如南方泵業也希望從黑臭水體治理中分一杯羹。產品重疊度變高,價格戰一觸即發。而從業務布局來看,不管是治水企業還是環境治理綜合服務商,黑臭水體治理本身就主打業務下沉。
目前,黑臭水體治理已經進入洗牌階段,未來大概率會朝技術驅動集中;而在水體綜合服務領域則還是廣闊的市場可以挖掘,多方入場也在情理之中。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文章推薦
-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5個建設內容和6個整治模式
- 上海:《關于深入開展全市域土地綜合整治 助推郊野空間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解讀
- 陽泉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召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專題會
- 工業園區“定制化”供水:中鐵城際智慧水務系統如何匹配高純度用水需求?
- 農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破局:中鐵城際供水智慧系統如何解決分散站點運維難題?
- AI+物聯網:中鐵城際智慧供水系統如何從“被動搶修”轉向“主動防御”?
- 市政道路設計流程與技巧:新手快速上手的6個核心步驟
- 市政道路設計關鍵要點:從線形規劃到管線綜合的避坑指南
- 2025市政道路設計最新規范與全流程解析
- 自然資源部: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已經累計整治超100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