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3大堵點:錢從哪來、政策咋協同、平臺怎么搭?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作為破解農村土地利用碎片化、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抓手,其推進中的突出問題本質上是“制度供給不足—資源統籌乏力—多元主體協同缺位”的綜合反映。結合實踐痛點,可將核心問題歸納為以下三方面,且彼此交織形成“堵點閉環”:
一、“錢從哪里來”:資金籌措的“來源單一性”與“激勵缺失性”并存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重投入、長周期”屬性,與當前資金保障體系的“碎片化、短視化”形成尖銳矛盾:
財政資金“散而不強”:涉農資金雖多(如農田水利、鄉村振興、生態修復等),但條線下達、用途固化,難以統籌用于整治項目的“整體打包”(比如無法將耕地提質與產業用地配套資金整合);且地方財政緊張背景下,“配套資金”常因優先級低而難以落實。指標交易“收益不穩”:項目資金平衡高度依賴建設用地節余指標、新增耕地指標交易,但指標價格受市場波動(如房地產下行導致建設用地指標需求收縮)、地域限制(欠發達地區指標無人問津)影響大,遠不及預期收益;同時,農村集體資產(如閑置宅基地、廠房)流轉仍受產權界定模糊、交易市場不完善制約,無法轉化為有效資金補充。社會資本“不愿進、不敢投”:雖有政策鼓勵,但整治項目從“土地整理—產業導入—收益回報”需5-10年甚至更長周期,且農村土地抵押融資受限、稅收優惠(如耕地占補平衡指標交易增值稅減免)等激勵政策不明確,社會資本面臨“前期投入大、中期風險高、后期回報慢”的困境,僅在經濟發達地區(如浙江、江蘇)有零星民企參與,難以復制推廣。
二、“政策如何協同”:制度銜接的“部門分割性”與“執行沖突性”疊加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全要素統籌”要求,與當前條塊分割的政策體系、審批機制形成沖突:
政策目標“打架”:比如自然資源部門要求“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但整治項目作為規劃實施抓手,往往需要通過局部增量(如預留產業發展用地)激活全域資源;再如農業農村部門強調“耕地保護”,但整治中產業導入可能需要調整耕地用途(如建設配套倉儲),政策邊界模糊導致地方無所適從。審批流程“卡脖子”:項目涉及宅基地確權、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生態紅線調整、產業用地規劃許可等多個環節,需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發改等多部門審批,但各部門“各自為政”——比如農業農村部門慢審宅基地騰退,導致自然資源部門無法推進土地整合,最終拖慢項目進度(某中部省份項目因審批延誤,3年工期延長至5年)。規劃“兩張皮”:現行國土空間規劃仍存在“重城市、輕農村”傾向,農村地區的產業布局、公共服務配套等內容細化不足;而整治項目需對農村空間進行“重構式”優化(如合并村莊、調整耕地布局),但因規劃未提前預留彈性,只能通過“邊干邊調”突破規劃限制,埋下合規性風險。
三、“平臺怎么搭建”:統籌機制的“領導依賴性”與“項目拼盤化”風險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系統性”要求,與當前“缺乏常態化統籌平臺”形成矛盾:
領導“掛帥”而非“統籌”:實踐中多依賴“黨政主要領導牽頭”的臨時領導小組,但部分地方領導更關注“項目落地速度”而非“全域規劃質量”,導致“為了趕進度而拼盤”——將多個獨立項目(如高標準農田、美麗鄉村、產業園區)簡單打包,失去“全域優化資源配置”的核心目標。部門“各自為戰”而非“協同”:整治涉及的土地整理、產業招商、生態修復等子項目,分屬不同部門管理,立項標準、考核機制不一致(比如農業農村部門的項目重“耕地數量”,自然資源部門重“空間布局”),導致子項目間“不兼容”(如產業用地配套的耕地提質未同步推進)。長效機制“缺失”而非“建立”:多數地方未設立專門的整治管理機構(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服務中心”),項目完成后缺乏后續監管(如產業引入后的土地利用績效評估),容易出現“整治一陣風、后期亂糟糟”的現象(某南方縣整治后,產業園區因招商失敗閑置,土地又回到碎片化狀態)。
問題的底層邏輯:“自上而下的任務驅動”與“自下而上的需求適配”錯位
本質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以空間重構推動發展轉型”**的改革,但當前推進中過度強調“完成上級指標”(如整治面積、指標交易額度),而忽視了地方的實際需求(如產業發展的真實用地訴求、農民對土地權益的保障需求)。比如部分地區為湊“建設用地節余指標”,強行拆并村莊,引發農民不滿;或為引進產業,忽視生態保護,違背整治初衷。
綜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突破方向,需從“制度供給、機制創新、主體協同”三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專項財政資金與引導基金,完善社會資本激勵政策;二是打通部門政策壁壘,優化審批流程與規劃銜接;三是搭建常態化統籌平臺,強化“需求導向”的項目策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全域整治、系統提升”的目標。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文章推薦
-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5個建設內容和6個整治模式
- 上海:《關于深入開展全市域土地綜合整治 助推郊野空間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解讀
- 陽泉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召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專題會
- 工業園區“定制化”供水:中鐵城際智慧水務系統如何匹配高純度用水需求?
- 農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破局:中鐵城際供水智慧系統如何解決分散站點運維難題?
- AI+物聯網:中鐵城際智慧供水系統如何從“被動搶修”轉向“主動防御”?
- 市政道路設計流程與技巧:新手快速上手的6個核心步驟
- 市政道路設計關鍵要點:從線形規劃到管線綜合的避坑指南
- 2025市政道路設計最新規范與全流程解析
- 自然資源部: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已經累計整治超100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