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6大主要任務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統籌整合農用地、建設用地、生態用地整治,推動農村土地資源集約高效利用、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鄉村產業振興的系統工程。其核心目標是通過“全要素整治、全鏈條管理、全周期賦能”,破解農村土地利用碎片化、村莊布局無序化、生態功能退化等問題,助力鄉村振興。根據自然資源部《關于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的通知》及實踐經驗,主要任務可歸納為以下6類:
一、農用地整治:提質增效,守牢耕地紅線
農用地是農村的“命根子”,整治重點是提升耕地質量、優化空間布局、強化保護利用:
高標準農田建設:整合零散耕地,配套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等設施,打造“田成方、樹成行、路相通、渠相連”的標準化農田(目標:試點區域高標準農田占比達80%以上)。耕地質量提升:通過土壤改良(如增施有機肥、治理酸化/鹽堿地)、農田水利修復、輪作休耕等方式,提高耕地肥力和產能(如將中低產田改造為高產田,畝均糧食產能提升10%-20%)。耕地保護與占補平衡:嚴格落實“占一補一、占優補優”,通過土地開發整理補充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的耕地;遏制耕地“非農化”(如違規建房、挖塘養魚)、防止“非糧化”(如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苗木)。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通過土地流轉、托管等方式,整合分散的承包地,配套農業產業園、冷鏈物流等設施,支持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
二、建設用地整治:盤活存量,優化村莊布局
針對農村“空心化”“散亂差”問題,重點整理閑置建設用地、優化空間結構:
宅基地整治:清理“一戶多宅”、閑置宅基地、空心房,通過復墾還耕、集體收回、有償退出等方式盤活存量(如將閑置宅基地轉化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或耕地);探索“宅基地+”模式(如宅基地盤活用于鄉村旅游、養老產業)。村莊布局優化:結合“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推動“散村并點、空心村整治”,引導人口向中心村、集鎮集中(如建設新型農村社區,配套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集鎮與產業用地整合:對集鎮低效建設用地(如老舊商鋪、廢棄工廠)進行改造,提升集鎮功能;保障鄉村產業(如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用地需求,推動“產業入園、集聚發展”。
三、生態保護修復:系統治理,改善人居環境
聚焦農村生態退化問題,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修復:
礦山生態修復:對歷史遺留礦山(如采石場、磚瓦窯)進行削坡減載、土地復墾、植被恢復,消除地質災害隱患,修復生態系統。河道與濕地整治:清理河道淤積、非法采砂,修建生態護岸;恢復濕地、坑塘等自然水體,提升水體自凈能力(如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農村水系)。水土流失與土壤污染防治:對坡耕地、荒山進行植樹造林、封禁治理;對受污染土壤(如重金屬污染)進行修復(如植物修復、客土置換),保障農產品安全和人居環境健康。村容村貌提升:清理農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推進“廁所革命”(改造無害化衛生廁所),配套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種植鄉土樹種、花卉,打造“美麗庭院”“生態景觀帶”。
四、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激活鄉村活力
結合土地整治成果,推動鄉村產業升級,促進農民增收:
產業用地配套:為現代農業(如設施農業、智慧農業)、鄉村旅游(如民宿、研學基地)、農村電商等產業預留用地空間,保障產業項目落地。土地增值收益反哺:通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土地整治項目收益分成等方式,將土地增值收益用于鄉村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分紅。聯農帶農機制: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與農戶合作,通過“土地入股、訂單農業”等模式,讓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如土地整治后發展的果園、茶園,農戶通過土地租金+務工收入實現增收)。
五、國土空間規劃引領:多規合一,明確整治方向
以國土空間規劃為總綱,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結合當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村民需求,明確整治區域、用途管制規則(如哪些地塊用于耕地保護、哪些用于村莊建設、哪些用于產業發展)。整合整治項目:將高標準農田建設、宅基地整理、生態修復等項目打包,統一規劃、統一實施,避免“碎片化”整治。強化用途管制:嚴格管控耕地轉為建設用地,確保整治后土地用途符合規劃要求(如永久基本農田不得用于非農業建設)。
六、農民權益保障:共建共享,推動鄉村善治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必須以農民為主體,保障其知情權、參與權和收益權:
村民參與決策:整治前征求村民意見(如通過村民大會審議整治方案),整治中邀請村民參與監督(如工程質量檢查),整治后公示成果(如耕地面積增加、村莊環境改善情況)。權益保障機制:制定土地流轉、宅基地退出的補償標準(如宅基地退出補償按當地房地產市場價格的一定比例計算);建立收益分配機制(如土地整治收益的70%用于村民分紅,30%用于村莊公共設施建設)。鄉村治理提升:通過整治推動村民自治,建立“村規民約”(如保護耕地、維護村莊環境),培育文明鄉風,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核心邏輯是“以土地為紐帶,統籌發展與保護、城市與農村、農民與集體”:通過農用地整治守牢耕地紅線,通過建設用地整治優化空間布局,通過生態修復改善人居環境,通過產業融合激活鄉村活力,最終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實踐中需注意避免“一刀切”,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如地形地貌、產業特色、文化傳統)制定個性化方案,確保整治成果可持續、可復制。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