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如何確定合理整治區域
確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合理整治區域,是一個需要綜合考量政策紅線、資源條件、群眾意愿和實施可行性的系統性過程。下面這個表格梳理了其中的核心考量維度,可以幫助你快速把握要點。
考量維度 | 核心要點 |
---|---|
規劃符合性 | 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確保整治目標、重點區域與規劃一致。涉及“三區三線”局部優化時,需與規劃銜接并履行嚴格程序。 |
問題導向性 | 重點針對耕地碎片化、空間布局無序化、土地資源利用低效化、生態系統質量退化等突出問題的區域。 |
區域整體性 | 劃定的區域應相對集中連片,鼓勵整村、整鎮推進,或根據自然地理單元(如小流域)跨鄉鎮整合,以發揮規模效益。 |
實施可行性 | 評估群眾基礎(必須取得村民和村集體同意)、工作基礎、政府財力和實施能力,確保項目能落地。 |
關鍵操作步驟與注意事項
在具體操作中,確定整治區域通常遵循以下步驟和要點:
開展深入調查評估首先,需要依據國土空間規劃,以最新的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為底圖,對區域內的自然地理、土地利用、生態環境、產業資源、歷史文化以及土地權屬等進行深入調查和核實。在此基礎上,系統診斷出區域在空間布局、資源利用、生態功能等方面存在的核心問題,并科學評估各項整治活動的潛力,為劃定區域提供扎實的數據支撐。
嚴格遵守空間管制規則“三區三線”是必須嚴守的底線。在劃定整治區域時:
- 農業空間:允許對零星破碎、不便耕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進行布局優化,但必須遵循“總體穩定、優化微調”的原則,確保調整后數量有增加、質量有提升。調整規模有嚴格限制,例如涉及永久基本農田的,原則上不超過所涉鄉鎮永久基本農田劃定面積的5%。
- 生態空間:嚴禁以整治名義調整生態保護紅線。紅線內零星破碎的永久基本農田可在不破壞生態的前提下適度整治集中,但必須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
- 城鎮空間:原則上不得調整城鎮開發邊界。確需在邊界內進行低效用地盤活的,也有相應的規則。
充分尊重和保障群眾權益這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必須將群眾同意作為前置條件。在將某個村莊劃入整治區域前,務必充分征求村民意見,取得村民支持,并經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的同意。對于群眾不支持的村莊,不應強行納入。要堅決防范“少數人說了算、多數人被代表”的問題,嚴禁違背農民意愿搞大拆大建和“合村并居”。
綜合確定邊界與申報審批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可以將那些確需通過拆舊建新、整理復墾、修復治理等工程措施才能實現空間優化目標的區域,落實到具體圖斑地塊,劃定整治范圍。最終,劃定結果及論證情況需納入由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實施方案,在履行規定程序后,逐級報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批準。
需要避開的“坑”
- 避免盲目貪大:不切實際地追求過大范圍,可能導致資源分散和管理失效。應優先選擇問題突出、條件成熟的區域,成熟一個實施一個。
- 避免重工程輕規劃:整治區域和項目安排必須源于國土空間規劃,不能本末倒置,為了上項目而隨意調整規劃。
- 避免忽視權屬:土地權屬清晰是前提。必須在整治前做好地籍調查和確權工作,避免因權屬糾紛影響項目進展。
希望以上信息能幫助你理解如何確定合理的整治區域。如果你對某個具體環節,例如“三區三線”調整的具體流程,或者群眾意愿征集的具體方法有更深入的興趣,我們可以繼續探討。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